黎族。黄道婆棉纺织技术属于黎族。黄道婆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和技术改革家。作为童养媳的她,因不堪虐待,住在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她在40年,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艺并加以改进,总结出“错纱、配色、综丝、缫丝”的织造技术。元朝元稹年间(12951297年),黄道婆回到家乡,教村民改进纺织工具,制作了轧、弹、纺、织等特种机器,织出各种图案的棉布。
主要成就:黄道婆对棉花-0的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传授纺织技艺;二是创新棉纺织工具;第三,推广棉花种植。1.新的去籽工艺。既然是棉花,要纺就要去棉籽。在黄道婆之前,棉籽去除是棉纺过程中的一项艰巨任务。轧花机搅拌机在黄道坡推广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种轧棉方法和技术比国外先进几百年。2.教授纺织技术。黄道婆回到家乡时,虽然棉花种植业和纺织业已经普及,但纺织技术还很落后。
4、 元朝在衣料上有什么革新元朝时期,织金织物被广泛使用。1.元朝蒙古人在中原建立政权后元朝,蒙古服饰并没有在全国强制推行。元朝的官服既保留了民族服饰传统,又借鉴了汉族的冠服制度。蒙古族穿着编织的夹克衫、肩章和铠甲,汉族穿着自己的传统服饰,其他少数民族仍然穿着自己的服饰。元代蒙古人穿长袍,男女长袍差别不大。高贵的男人和女人由华丽的编织金布和昂贵的毛皮制成。元朝服装分蒙汉两种。
元朝时期,汉族妇女的服装普遍沿袭宋代的风格,以大袖或窄袖为主,常穿长袖窄袖,下穿百褶裙,下穿西裤,下穿浅底鞋。2.At 元朝,缫丝等金织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金织面料在面料上有了广泛的应用。纱、纱、捻等材质都是加金的。因为地位和办公室大小的不同,服装面料的质量也大相径庭。高官服饰多采用五彩那时侯失落,以花的大小表示档次,追求华丽的面料和图案。
5、 元朝经济的手工业元朝期间有官办手工业,隶属于工部、吴蓓寺、大部分留守部门、地方政府等部门;私人手工艺品经营纺织品、陶瓷、酿酒等。官方和民间手工业主要包括丝织、棉纺织和毡纺等。泰元年(公元1324年)一次性送仓白厚毡2772尺,绿毡8112尺,品种主要有绒剪毡、落毡、雀白毡、半绿芽毡、红毡、染绿毡等。丝织业主主要在建康、平江、杭州、清远、泉州等地生产,产量很高。如镇江府一年制缎5901件,建康4527件,花色繁多,有暗花、丝花、胸花等。
6、 元朝时用什么纺纱织布已成为江南地区的主要家庭副业元朝,民间纺织专家黄道婆将黎族先进的棉纺创新技术从海南带回家乡江苏松江,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使松江成为全国棉纺中心纺织业,获得“衣棉被天下第一”的称号。黄道婆,又名黄婆,生于南宋末年春佑年间。约1245年生于乌泥井镇(今上海徐汇区东湾村)。黄道婆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迫于生活压力,她十二三岁就被卖给别人当童养媳了。白天,她在田里劳作,晚上,她织呀织,直到深夜,还受到公婆和丈夫非人的虐待。
她再也无法忍受黄道婆这种非人的折磨,决心逃离,另寻活路。半夜,她在屋顶挖了个洞逃了出来,躲在黄浦江边停泊的一艘海船里,后来随船去了海南岛崖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崖县。在封建社会,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女青年,孤身一人在异乡,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地方,无依无靠,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淳朴热情的黎族同胞同情黄道婆的不幸,接纳了她,给了她住的地方,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纺织技术教给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