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民族工业发展迅速,但抗日战争爆发后,特别是抗日战争结束后,民族工业日益萎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日本,京都的-0/早在桓武天皇平安京修建之前的5世纪就已经开始了,二战期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消耗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工业实力和综合国力。
1、清河随笔|大华·1935走笔在Xi安著名的大明宫遗址公园东侧,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路,叫太华路。这条路曾因大华棉纺厂鼎盛时期而得名。岁月流逝,时代变迁。曾经是西北棉纺行业龙头的大化棉纺厂,早已风光不再,声名狼藉。只有这条泰华路还在没日没夜的忙碌着,仿佛人们在讲述着大华棉纺厂辉煌的过去。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占领中国市场,出口产品,特别是日本产品,向中国倾销大量机器工业化生产的国内产品。
在此背景下,中国民族资本家纷纷兴办实业,实行实业报国。与南方沿海地区相比,西北地区的工业发展相对较晚,最早登上西北地区工业发展舞台的是Xi安大华棉纺厂。1935年,爱国民族资本家史凤祥创办大华纱厂,抵制日本棉纱在华倾销。史凤祥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资本家,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编写教材,并于1941年创办了大华纺织专科学校。
2、张方佐的生平简介张方佐,浙江鄞县人,1901年3月29日出生于一个裁缝家庭。1913年,他随父亲前往日本。一战爆发后,全家搬回老家。1916年,我再次前往日本横滨,就读于华侨志成中学。191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院(今东京工业大学)公费学习纺织专业,1924年毕业。张方佐少年时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日本留学生在中国期间,经常被嘲笑为“东亚病夫”。张方佐觉得自己的民族尊严受到了伤害。为了激励自己有一个强壮的身体,他经常去海里游泳,有一次一天一夜爬富士山,为了和日本学生比赛。
他在国外遭受的歧视和屈辱,让他觉得主要原因是祖国不富,国家不强大。所以毕业后在工厂实习期间,他常常想用自己的技术为国家服务。当时中国的民族纺织工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于是1925年4月,张芳佐婉言拒绝留在日本,毅然回国。张方佐回国后,先暂驻日资西河棉纺厂(现上海国棉七厂),任纱厂训练主任。